俞永福:UC绝不会被收购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IT
  • Post comments:0评论

时间:2013年5月

话语人:俞永福,UC优视董事长

话语:UC绝不会被收购。未来不会听到UC被谁收购,而是UC收购了谁。

场合: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俞永福做主题演讲。

后续:2014年6月,继持股6成余之后,阿里宣布正式全面合并UC,俞永福进入阿里战略决策委员会

UC优视,主要业务是移动端浏览器(最近又开始捣鼓PC和TV浏览器,这在上一篇大话中有提及)。自从被阿里投资后,又进军移动搜索,直接和百度开战。俞永福在13年的表态,很有些是对当时沸沸扬扬百度要收购UC的回应。三个月过后,阿里投资UC的事被公开。到了今年的6月份,随着阿里要上市,披露的文件显示:“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花费5.06亿美元战略投资UC,从UC原有股东手中获得股份,到2013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进一步增持UC,支付现金1.8亿美元。”在这个文件中,显示阿里持股UC优视66%。

换而言之,时间点是这样的:

——3月,阿里已经入股。

——5月,俞表示我们不会被收购,并在主题演讲中说“中国互联网市场长期陷于巨头垄断格局。这种格局其实很无趣,需要变量来打破。”

——8月,俞永福在接受某IT记者访谈时,反复表明“独立自主”,文中间接引述俞的话:与阿里的合作,两家公司的产品区隔比较大,不会有冲突,不存在被合并的可能性,“距离产生美”。

——12月,阿里增持到66%,基本上控制了UC。

——次年6月,完成全部收购——可能是要给俞永福找补的关系,这个收购在公开新闻里一直用的是“合并”。有趣的是,一个市值可能在千亿美金之上的庞大的阿里,和百亿美金估值都不到的UC,合并个啥劲?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阿里既然已经掌握了66%的UC优视,对其有控制权,为什么还要进一步增持,事实上完成了全部收购呢?

先看阿里这边。阿里这些年最大的目标之一,也是最大的苦恼之一,就是“移动战略”。以来往为标志的一轮市场行动,基本可以归为失败。对于马云来说,迫切需要一个移动领域中的领军人物,来领导阿里巴巴的移动业务拓展。将UC带上快车道发展的俞永福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有评论认为,阿里对UC的此番收购,最大的输家是高德。这个话不无道理。也有江湖消息说,高德在被阿里全额收购后,其表现不尽如人意。马云对移动市场的那种焦虑感,可见一斑。短短一年余时,事实上已换将数人。这次是俞永福担当起了重任,全额收购后,他便可以进入阿里战略决策委员会。还有评论说,下一届阿里CEO会是俞永福,其实也有一定的逻辑。当然,这是要俞永福未来的表现来作为政绩的。

可以这么说,阿里对UC,可能相对与UC的移动浏览器之类的产品,更看重的是俞永福这个人。

再看UC这边。俞永福虽然对UC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并不是UC的创始人,何小鹏和梁捷才是。俞一直以一个投资经理的身份行走江湖,2006年,时任联想投资副总裁的俞永福帮助UC优视争取联想投资100万美元的投资,却在11月联想投资的一场决策会议上以一票的差距惜败。随后,何梁二人拉俞入伙,后者正式加入UC。这个结构,有那么一点类似谷歌施密特和拉里、布林的关系:董事长是后来加入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不过,施密特不太会顶着谷歌的创始人四处演讲,但俞永福——很多人会误以为他就是UC的创始人。

匿名应用无秘中有人说,俞永福在这一轮收购中获得了极大的物质好处,这一点无从考证,但很明显的是,俞永福获得了更高的平台,谁都知道,阿里的舞台比UC大得多。这轮收购,俞永福是赢家是可以确信不疑的,但何梁二人,还尚未可知。

从66%到100%,它的核心不是UC,而是俞永福这个人。当然,UC的其它股东也获得了极大的回报,阿里为这34%的股权给出的价码是:1230万限制性股票+4.79亿美金现金。阿里的股票,可比UC的值钱多了,更何况还有4.8亿美刀的现钞。

只是UC这个非卖品,从此在江湖上便不再是一个“变量”。

—— 21世纪商业评论 供稿 ——

本文为《21世纪商业评论》的专栏文章。这个专栏的名字叫《大佬与大话》,专门收集TMT圈子商业领袖的一些 “大话”。但本专栏的目的并非是指责这些大佬说话不算话,或者是开空头支票。我们都知道,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时间点变了,自然计划要变。本专栏的目的就是 “复盘”,来分析一下这个时间点究竟怎么变了导致大佬们的话变成了大话。

说明:

1、本博客文字,除特别注明外,均为本人原创,可以自由转载,谢绝长微博形式转载;

2、转载时请注明本人大名,魏武挥,不是魏武辉,不要搞错。

3、转载时请保留此段:本文由扯氮集博主魏武挥原创撰写,欢迎于钛媒体/微信/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中搜索ItTalks以订阅公众账号,或于搜狐新闻客户端科技频道订阅“魏武挥”

4、本人不接受商业文章(俗称软文)撰写的合作,不要再询问我如何合作法。

Copyleft © 2013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关注我的微博

欢迎 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ittalks

欢迎 于搜狐新闻客户端中订阅“魏武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