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创业帮:什么才是证明自己的正确姿势?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IT
  • Post comments:0评论

 

钛媒体注:从七零、八零到九零,每一代人都很难避免群体性的争议。在一切皆被放大的互联网时代,九零后这个标签越来越具有代表性,自我、特立独行、独具创新能力、社交媒体重度依赖.......我们已经给九零后贴上了太多的标签,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签:创业

钛媒体走访了最近关注度极高的四位90后创业者,他们性格迥异,却时刻抱着打破现有行业规则的心态在创业路上持续探索。他们创业领域涉及传统行业、O2O、互联网金融,甚至是航天领域......他们和所有创业者一样,面临一样的挑战,面临如何“颠覆”的难题。

他们习惯以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剥除那个被捧被神话的面纱,他们那些稚嫩而又充满期望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钛媒体小编希望能从对他们的走访中获得些答案。

 

(钛媒体注:图为伏牛堂创始人张天一)

张天一:因为恐惧某一种生活,所以选择另外一种生活状态

来一碗专属于90后的米粉,如何?这个......你可以直接去伏牛堂,因为它就是专门卖米粉的。

特殊的是伏牛堂这家米粉店是由一名北大硕士毕业的90后张天一带着3个小伙伴苦逼地筹了10万块钱而开设的。但是.......你一个北大硕士毕业的大学生去卖米粉,你怎么跟老师说,怎么跟朋友说,怎么跟周围的人说......

在面临创业之初的压力和困惑,伏牛堂创始人张天一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件事发生在50年代的中国,时任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了当时北京的一位掏粪工人,他是全国的劳模,当时少齐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叫你我本无不同,只是分工有别,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个故事居然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我觉得我们时代还不完全是一个后育时代,上一代人的经验可能还是对下一代人有指导的,因为他给我传达了这样的一个经验或者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说一件再小的事情,你只要肯用心去做,做一辈子,你最后都会实现你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也正是受到这个故事带来的启发,张天一决心要把伏牛堂做下去,并且还要做好、做强了。

选择创业,全是被逼的

回望半年前的张天一,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因为自己是学金融法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很苦逼、很庸俗地去金融街,但是后来想到如果所有人都去投行搞金融了,谁去搞实体,投行的钱投给谁,张天一发现如今已经不是项目找投资人,是投资人追着项目跑的,钱没地方去了。于是,从没想过创业的张天一选择了创业这条路。

所以,在张天一回想当时创业初衷时,把自己定义为非主流的创业者,声称之所以选择创业全是被逼出来的,归根到底是因为恐惧某一种生活,所以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状态。同时,张天一也知道如果这个生活状态(创业)做不了,就只能苦逼地再回到自己不想过的生活上去。

而现在张天一最大的乐趣就是骑着破二手自行车,在自行车道上慢悠悠地把一个一个堵在机动车上的奔驰、宝马、丰田、本田乃至法拉力甩在身后,很爽。这或许可以验证,当所有人都想去好地方的时候,有可能的结果不是大家都到了这个好地方,更有可能是都堵在了通向好地方的路上。张天一选择了一条很少人走的路,并且在不断的进步。

当谈到互联网带给自己的改变时,张天一自称自己做的就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米粉店,与互联网关系不大,更别谈什么互联网思维,只总结了一句话:如果一定要说互联网带来的改变,那就是互联网为我们4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坚持做自己的机会。

既然选择了创业,随着名气逐渐增大,商业前景也越发明晰,自然会有很多投资人主动找来,而在面对投资人时,张天一发明了一个估值单位,叫头牛。比如,现在卖掉了1.5万碗粉,总共用掉了1.5头牛,到年底如果顺利地去卖掉10万碗粉的时候,张天一则希望投资人给的估值是7头牛。

张天一的伏牛堂虽然做的是线下传统的米粉,但不可否认的是借助了互联网,才有机会成为后起之秀。不过现在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试图打造O2O,不知道张天一有没有想法?没关系,现在就有一位90后在尝试O2O颠覆现有的KTV模式了。嗯......钱柜表示很紧张。这位90后又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创业宣言?

 

(钛媒体注:图为“一起唱”创始人尹桑)

尹桑:把所有的筹码全部压进去,不怕输才不会输

尹桑,“一起唱”创始人,高中赴美国读书,后来就被宾利商学院全奖录取,美国两次创业均获成功,2012年大二辍学回国,可能也是读不下去了(开玩笑~),回国后开发APP“一起唱”,专注于线下KTV的颠覆,先后获得IDG三次融资,甚至入选了福布斯。

在尹桑眼中,90后是一股创业的生力军,他们是创业精神的发扬人,代表无所顾忌,他们放大了创业精神,越是年轻就越要创业,你如果在阿里做了10年、腾讯做了10年、在华为做了10年,50岁出来了,那个时候你做生意别人就说你这是下海了,不是创业。

创业就要全身心投入,不给自己留后路

“既然选择创业,就不要给自己留后路,不怕输就不会输。”尹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其实不管是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如今几乎都在推崇一种“我搏上一切”的精神。因为只有全身心投入(All in),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金钱、人生、理想全部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面,才会出成果。

那么,什么是所谓的All in 呢?

“我觉得分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尹桑告诉钛媒体。

物质上,这一辈子我是绝对不会买房买车的,如果你考虑到买房买车的话,你就不会创业。可能有些人会想着,先去腾讯做5、6年,有一个技术积累、经验积累、人脉积累,这都是扯淡,不可能的。郭列(脸萌创始人)去腾讯做了半年,也没有积累什么人脉,也没有积累什么经验嘛,所以有退路的创业一定是不行的。

精神上面,一定不能有枷锁,一定要自我独立,一定要说服父母给父母洗脑。还有一个,就是向巨头挑战。很多人做公司,会说如果这个事儿腾讯做了怎么办、如果这个事儿阿里做了怎么办。但其实90后创业者根本不在乎这个事情,就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这种拼的精神。现在阿里、腾讯开始说我们要不投资吧,收购吧,也不会说什么我一定要跟你抢着做。90后相信All in All nothing,一定要All in,把所有的筹码全部推进去,不怕输才不会输。

然而,我们也看到如今的创业者虽然如潮水般涌来,但实际成功的团队是少之又少,作为90后创业者,一没经验,二没人脉,该如何向巨头挑战?尹桑给出的答案是:改变世界,一定要做O2O。并且还掷出豪言:给我一个SNS,我就能撬起整个O2O。那么,SNS+O2O模式真的就是一条康庄大道吗?我们期待尹桑接下来的实践和表现。

 

(钛媒体注:图为锐波科技创始人兼CEO孙宇晨)

孙宇晨:Ripple创造的是一个价值网络支持的去中心化的支付体系

第三位接受采访的90后创办的企业,和热度很高的互联网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此前钛媒体文章《90后孙宇晨:那些还要进国企和公务员的,已被开除90后国籍》一文发布之后,针对90后孙宇晨发表的观点,引发网友激烈的评论,有评论说是孙宇晨“装逼”,也有人说年少轻狂都是人生必经阶段。还有网友说,希望孙宇晨10年后再回头看自己这番言论不会脸红......

那么,孙宇晨和他的Ripple Labs到底在做一个什么样的梦?

孙宇晨,生于1990年,拥有美国常春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学士学位。 锐波科技创始人兼CEO,美国硅谷Ripple Labs大中华区首席代表。

比特币的兴起,掀起了一波淘金热,然而比特币火爆背后,一些新型的虚拟货币也在逐渐走入市场,Ripple Labs(简称Ripple)就是这个社区里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加上Ripple的价格比较低,所以时常被业内人士提及。但即便是业内人士,也不甚了解作为后来者的Ripple,与比特币究竟有什么区别?

首先,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Ripple则是一种用来进行金融交易的互联网协议 。实际上Ripple里面有一种原生货币叫XRP(XRP是OpenCoin公司开发、运行、维护的虚拟货币网络 ),但是在Ripple里XRP是服务于一整套协议的,也就是说比特币实际上先是一种货币,才是一种协议,而Ripple先是一套协议,其中具有一些货币的功能。

其次,Ripple是建立在比特币基础之上的,比特币有点儿像巴黎公社这种打响革命第一枪,相当于提出一个崭新的概念。Ripple更像是一个后来者,吸取了前面革命烈士们很多经验教训,从而借助技术,将它进一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虽然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两者的匿名性是不可否认的,所以有人担心虚拟货币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加上虚拟货币没有发行者的特点(注意:XRP是有发行者的,25%会被预留给发行者,它不是完全无私的 ),就导致很多传统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认为虚拟货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针对于以上问题,Ripple又是怎么做的?

Ripple作为一种互联网协议,有一个优势是甚于比特币的:Ripple更有希望通过技术从黑世界交易市场转化为阳光市场。根据孙宇晨的介绍,Ripple现在已经开始研发很简单的KYC(身份认识识别),使得每笔交易可追溯、可查询,未来Ripple是极有可能满足现代部门监管金融服务的基本需求。确实,互联网金融这个东西也只有与监管部门合作才能真正将盘子做大,黑世界可以把早期的东西培养起来,但它并不是一个可以持续做下去的工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比特币还是Ripple协议,交易都是不受地域限制,而每个国家的监管政策是不一样的,众所周知监管森严的俄罗斯是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的,所以如何制定出一套适合全球地域的监管协议,并不是短期之内可以实现的。这就迫使Ripple只能与银行和政府机构合作。据孙宇晨透露,目前Ripple正在和南美洲的几家银行接洽,预计不久的未来就能和更多银行合作,合作的银行将使用Ripple协议实现货币转账,包括境内转账和跨境汇兑,并且是完全免费的。

除此之外,据说Ripple目前和微信以及支付宝有过一系列的接触。未来三者之间会有合作吗?孙宇晨没有明确表态。那么,如今看来Ripple的未来又在哪里?

孙宇晨在腾讯产品家活动说的一段话给了我们答案:

Ripple labs设计了一个Ripple协议,试图让不同货币自由、免费、零延时地汇兑,创造了一个价值网络支持的去中心化的支付体系。就像当初信息网络征服整个世界,诞生出BAT这些大型公司一样,在这个让网络货币如流水一般无损瞬时转换的时代,必定能够催生出一个很大的全新的企业网络。

在孙宇晨看来,Ripple的价值和未来就在于此。

以上,我们提到了试图颠覆传统行业的张天一,励志撬起整个O2O的尹桑,还有宣称创造了一个价值网络支持的去中心化支付体系的孙宇晨,那么在你看来90后还能做什么?接下来要说的这位90后小伙却造起了火箭,并且声称要成为国内第一家私营航天公司,这个人就是被称为“火箭少年”的胡振宇,媒体眼中的“被造神”。

 

(钛媒体注:图为胡振宇(左一)和他的两个小伙伴)

胡振宇:与Space X 没得比,仍励志成立国内第一家私营航天公司,刚冒头即被人以“揭假”打得颇为失意。

胡振宇,1993年出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注册翎客航天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提供探空火箭发射服务的私人企业,未来的目标是成立国内第一家私营航天公司。

在美国硅谷,有一个被人熟知的创业者,叫Elon Musk,他创办的公司最为国人熟知的莫过于生产电动汽车的特斯拉,但其实Elon Musk还成立了一家私人太空发射公司,专于发展火箭,也就是Space X。而现在国内,也有一位名叫胡振宇的90后小伙,却要效仿Space X,励志成立国内第一家私营航天公司。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遥远而巨大的梦想,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由于国情和政策的不同,想要在国内从事私营航天业务,挑战和困难更为艰巨 ,加上胡振宇90后的身份,一没经验,二没资源,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你是在逗我吗?

一直以来,在国内,航天技术以及业务都是由国企统管,已然是呈现垄断的局面,加上航天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对于民营市场政策模糊,即便是有意者也不愿探步向前。而就在2013年7月,内蒙古科左后旗的一处荒漠,胡振宇成功发射第一枚由大学生自制的探空火箭,这才引起媒体和科研院所的关注,有段时间胡振宇甚至被媒体称为“炸弹少年”,也轰动了一段时间,但这件事也无意间敲响了国内民间资本进入航天业的“警钟”。在众多资本庞大的大企业不敢进入的航天领域,竟然被这个“90后”闯进了。这还要从胡振宇做火箭的初衷说起:

当下的90后创业者,大多数人都在倡导所谓的互联网思维、O2O等等,很难想象一个20岁出头的大男孩,怎么会想要造“火箭”?根据之前针对胡振宇的报道,我们得知胡振宇小时候就喜欢化学,爱玩“炸药”,有一次还被炸伤了手,上了大学之后的胡振宇,除了学习更深入的化学知识外,也得以有机会认识了一些航天爱好者,从中接触了火箭,火箭的燃料和炸药有相通性。大学毕业之后,依然决定要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做火箭,切入点是探空火箭。

说到这里,给大家普及一点有关火箭的小知识,往常我们看到的火箭多是运载火箭,是要把卫星运到轨道内,而胡振宇做的是探空火箭。探空火箭是30至200公里高空的有效探测工具,比探空气球飞得高、比低轨道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飞得低,是30~200公里高空的有效探测工具。 与运载火箭相比,探空火箭体型更小,通常长度不超过10米,是在近地空间探测和科学试验的火箭。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不会掉下来,一个会掉下来。

政策上的灰色地带

在2013年成功发射第一枚自制探空火箭之前,胡振宇经历了两次失败,第一次是因安全问题被叫停,第二次差太远,直接爆炸了,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技术不过关、设计不合理,然而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在国内做火箭首先面对的是政策制约,国内对于探空火箭并没有明确的管理条例,这也是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胡振宇也试着联系多个军区和空管局,得到的回复大多是:没有办法批准你,但是也没有条文禁止你。这就是个灰色地带。

想要做火箭制造的民企领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胡振宇还真得要把政策问题搞清楚才行。

中国版的Space X?

在胡振宇成功发射火箭之后,有人说胡振宇在做的是中国版的Space X,胡振宇自己却公开表示自己与Space X差距太大,没得比,只表示梦想有一天做到Space X的级别。确实,根据钛媒编辑的观察,美国大部分非常先进的航天技术突破,最早都是民间的爱好者去做的,很多专业人员都是爱好者出身。在美国大约有40万专业爱好者,每人出一个创意,这行业的创新能力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他们才会产生Space X这样的企业。而在中国,真正活跃的火箭爱好者屈指可数,这是由环境决定的。

针对此前“被造神”一说(详情参见钛媒体前文 :《媒体造神“中国版Space X”的尴尬——反思以创新之名》),钛媒体试图联系胡振宇本人,得到的回复是正在山里做实验。虽然胡振宇不久前曾针对“被造神”事件公开表示:“媒体喜欢做神话,并不代表我想炒作……我非常反感媒体把(报道)裁剪得非常肤浅,真正专业技术讨论都没有。”但是在大家最为关注的“科创航天”与胡振宇之间的纠葛,并没有一个确切和令人信服的答复。当然,我们也会继续联系胡振宇,后续将会详细解说。

最后,我们只能说胡振宇在火箭领域的创业是一个很不错的尝试,虽然有业内人士表示鼓励支持民间航天企业,但是体制上的禁锢以及媒体的“炒作”和“被造神”,目前看来胡振宇能做的就是静心研发新的核心技术,拿出真材实料来,谎言也就不攻自破了,或许还能间接的刺激整个行业,促进国内的航天产业向民营化发展,也是有可能的。

 

总结

相比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批60、70后,90后已然是生活在互联网的温泉中,有着开放的环境和成型的商业模式可以借鉴,但互联网的意义在于创造新的东西,倾向于一种颠覆性的变革,而90后叛逆、反传统的创业精神则可以让他们在创业路上走的更远。或许有人说90后创业还太稚嫩,完全不懂市场行情,但毫无疑问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正在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更多相关90后观察文章,继续移步钛媒体特色专题:九零后观察 】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