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续):平台与引擎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IT
  • Post comments:0评论

在上一篇《共享经济:有组织的无组织生产》一文中,我提到了这样的话:

受到冲击的,是所谓的专业机构。专业机构的所谓专业,无非是通过对生产工具的垄断,从而导致专业者不得不云集它那里,再导致这个机构的服务是专业的罢了。

这一点,正在被改变。

这句话得到了一些不那么同意的反馈。有朋友认为,专业机构依然会存在。专业者的服务依然需要通过专业机构来完成。

没错,我从没有这个意思说:机构都完蛋了。从此我们迎来一个纯粹的P2P、C2C的世界。机构一定会存在,离开机构的P2P、C2C是不可能的。

所以,上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很明确的:有组织的无组织生产。生产者不一定是组织,但它一定要依靠一个组织:与组织合作。

我所谓的“改变”,不是机构的消亡,而是机构需要变化。

陈威如教授写了一本《平台战略》。

简单理解,平台就是做供需匹配的机构。一手供给方,一手需求方。

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平台的影子。而百度和阿里(电商),更是标准的平台中的平台。至于腾讯,在3Q大战之后,也开始向平台进发——不过,我并不认为腾讯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平台”。它要做的事,是另外一种。

平台建立在海量端点之上。所谓“一种丰裕必将导致一种稀缺”(安德森《长尾理论》),海量端点使得“匹配”成为一种稀缺。平台的商业模式建立在这种稀缺之上。

平台是共享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缺少这种“专业匹配”的机构,点对点的服务很难想象可以规模化完成——偶尔给邻居搭个便车是可以的,把这个事当成稳固的也算可观的外快收入是不可能的。

作为供给方,可能是个体,也有可能是小机构。但肯定不是大机构——这是相对平台而言的。专门做服务供给的机构,在未来,会成为整个经济里的二流机构的。他们是依附于平台的。

连纽约时报都向Facebook投降了,是吧?

我们喜欢用“产业链”来形容一个产业上的诸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我总觉得,这个词来自于“食物链”——大自然里司空见惯的现象。

食物链基本上是这样的: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生,食草动物以植物为生,植物则以阳光、空气、水、动物的排泄物或尸体什么的为生。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节点,其实是一个引擎。比如牛就是一个引擎。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这句话非常精到地形容出它的作用:引擎。

汽车的发动机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吃的是石油(或者电),然后转化成一种动力。

很多机构都有“引擎”的特点,它们通过整合个人的能力时间,输出服务或产品,给B也好,给C也好。

但今天的引擎,和过去的引擎,非常不同。

蚂蚁金服搞了一个名为“芝麻信用”的产品。

这个产品带有引擎的特点。它获取了大量的数据(或者说,大数据),转化成一种信用分。这种信用分,在某些场合是有用的。比如租车住店不用交押金,甚至去领馆办签证不用财产证明。

它获取了什么数据呢?错综复杂,而且很难结构化——所以这是真正的大数据。比如说,它认为一个经常换电话号码的用户,信用分就没有一个几乎不换电话号码的用户高。它还认为,及时确认收货然后打款给卖家,比让支付宝自动扣款的,来得“信用更好点”——后者是跑在最基本合格的规则上的。

套用牛的说法,芝麻信用吃的是数据,挤出来的是?信用。

所以,在我眼里,阿里和蚂蚁,是非常不同的公司。阿里至今以平台模式为主,而蚂蚁,则更像引擎一点。

蚂蚁的维他命平台,与其说是平台,不如说是维他命引擎: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维他命本身是在幕后的。

也许你已经发现,我笔下的“引擎”,实在太像以前互联网巨头们所说的“基础建设”了。

是的,非常像。我之所以要炮制一个新的名词在于,如果说互联网巨头们搞的是“基础建设”,那么那些铺设网线,建立机房的,算什么?

所以还是引擎更确切一些。

另外一个号称要建设基础设施的,就是腾讯了,主要以微信为代表。

微信首先是一个平台:近千万的公众账号,以及数亿的用户。前者和后者在微信上互相找到对方,然后展开生意。

但微信的这个平台职能,只是它的其中之一。微信更想完成的事情是:O2O(或者叫产业升级)。按照腾讯“连接一切”的口号,它总是要回答:连接起来干嘛?

大量的传统线下产业想完成所谓“互联网+”,如果微信只是提供一个海量用户平台,是完全不够的。它必须帮助传统行业们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所以,它不仅要输出用户(平台职能),还要输出引擎(最直观的,就是背后绑着各种各样的银行卡的支付功能)。

汽车和马车的根本区别在于引擎完全不同,这也反过来导致汽车的其它配置,和马车完全不同。

互联网时代的引擎,大致就是:技术驱动、数据驱动、渠道/平台变现。

这和共享经济有什么关系?

在我看来,引擎,相对于平台,它能更好地帮助到小微机构/个人。阿里电商平台,其实小微机构(小B)活得极其苦逼,更不用谈什么个人。淘宝绝不是什么C2C平台。

引擎能输出更强劲的动力,平台不能。

还记得上一篇开头我提到的Uber吗?我个人一直很欣赏它的动态提价能力,这点是迄今为止国内的专车们做不到的。

这就是平台和引擎的差别。

引擎能完成产业升级,平台,难。

—— 首发 橄榄社 ——

说明:

本文可以在不改动内容的前提下自由转载,转载请在文末标明如下信息:

魏武挥,科技专栏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天奇阿米巴基金(skychee.com)投资合伙人,天奇专注于互联网新媒体投融资,欢迎创业项目向以下邮箱提供项目BP:bp@skychee.com

培训事宜 请洽 涓子 13918571857

点对点咨询聊天 请上此网:http://weiwuhui.com/zaihang

商业公司要写软文,请勿找我

共享经济(续):平台与引擎,首发于扯氮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