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IC2015】IMO班聊刘轩铭:IM最有可能成为企业移动服务的入口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IT
  • Post comments:0评论

钛媒体、商业价值联合主办的第五届“MIIC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如期举行,2015 MIIC大会主题是:新生代,万物生,以“新生”为豪;天地变,邀“新生”为宴。连续举办五届的MIIC在过去五年中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业的高速成长和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年登上2015MIIC舞台分享的互联网大咖、新生代领袖都有谁?他们怎样成为中国未来商业最大的变数与变量?

钛媒体注:作为企业社交平台,IMO班聊类似于美国的Slack——融合了电子邮件、短信、Google Drives、Twitter、Trello、Asana、GitHub等65种工具和服务,把聊天群组、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统一搜索等碎片化的企业沟通和协作集合在一起。

而班聊除了集合以上功能外,还试图打造一个工作圈。微信朋友圈以人的交往为主,班聊工作圈的所有交流是以事为中心。班聊协助企业进行资产管理,行政部、采购部需要管理办公桌椅、会议桌、文具等资产,可以对接京东、一号店,成为O2O的O2O。

这一系列由工作场景延伸出来的消费服务,让班聊成为一个巨大的入口。

班聊2012年3月面世,累计用户70万,付费用户31万,单日消息量5.5亿条,在接下来的一轮融资中,估值预计达到25亿人民币。

在商业价值和钛媒体主办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MIIC2015)上,IMO班聊总裁刘轩铭分享了他对IM的观点。

IM是企业移动服务的入口吗?刘轩铭认为:首先IM是一个高频的应用,它有点像信息高速公路最底层的SaaS的应用,最有可能成为入口,因为它覆盖企业所有职能和场景。如果你让它成为入口,一定要有刚需,要让它高频率地被使用。

以下是刘轩铭演讲全文,经钛媒体编辑:

今天我分享一下我们对企业级市场的一些思考。

对于企业市场,我们大概可以做一些划分:

一类是企业办公产品,为企业提高生产力,包括你的E-mail,还有ERP等;

一类是为企业提供服务,跟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一些东西。我们在IT的投入并不是很多,但是大量的花销在企业经营上,比如说采购、公关费用等。

从这个市场有很多的数据可以看出,比如滴滴打车60%跟商务出行有关系,包括饿了么也主要是给企业员工送餐,企业大量的开销在经营上面。

“互联网+”如何破局?

“互联网+”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甚至撼动整个产业,而造成这种产业变化的原因来自移动互联网。大家不可以小看5寸的手机,它可以充分的理由把你的时间碎片化,这是移动互联网赋予互联网的真正意义。

总理把“互联网+”变成国家的战略,在+的环境下我们一直思考,商业模式怎么去做?企业万亿级市场,那么这个如何破局?

我们看到两个方向,一个是垂直领域把体验做得更好,还有一种方式,我们觉得是否打造一个入口?通过入口撬动这个万亿市场。

比如说PC时代,流量为王,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为王,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养成一种习惯。移动互联网2010年就有,但是2015年我们才看到它蓬勃发展。现在谁做得最好?我们看一下,是微信,他是在IM基础之上构建一个朋友圈+生活圈,这就产生了很高的黏性。

通过微信的案例,我们看到连接的力量,微信连接了所有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微信做了微信+,你不光可以刷朋友圈,它还在进入你的生活,你可以购物,可以消费,甚至可以游戏,微信也进入到工作场所,大家进入群讨论问题。

我们公司在做什么?班聊。我们是在企业IM之上构建以“事务”驱动的专属的工作圈和同事圈。

在工作场景下,我们连接人和人、人和事。因为企业场景相对来说非常枯燥,我们通过班聊连接企业内部和外部,通过企业的员工从B端和C端进行连接,这个战略叫做“B+C”,连接企业内部和外部、企业的合作伙伴和上下游,还有企业用户。

班聊的能力在哪里?

现在大家讲合作共赢,对内我们插接跟办公相关的垂直业务,垂直业务可能不是我们的专长,比如企业的培训、用餐,这些垂直服务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实现企业的O2O服务。

有几个数字可以分享:

“1”,当时我们的董事长创立这个公司就提出“沟通协作平台”;

“1700”,我们有1700项产品和技术,我们现在在沟通协同SaaS平台上我们是非常大的日活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没法抛弃PC,有可能我们的老板用手机,但是在组织架构里面还有大量的人员用PC;

“9.01”,是我们在PC端用户的时长,每人日均在线时间为9.01小时;

“37”,我们做企业IM,我们消息的数量是最终的考量,平均客户每天在我们平台发37条消息;

“99.98%”,是我们平台的稳定性,现在为止不光提供私有云的解决方案还提供公有云的解决方案。

班聊的平台就是连接人和人,连接人和事,连接人和服务,连接企业日常经营一切活动。(本文由钛《商业价值》记者孙骋根据刘铭轩在MIIC2015上的演讲整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