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汽车行业的未来,我们是在预言什么?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IT
  • Post comments:0评论

我们经常在各种场合,聊汽车产业的未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2025年,离现在10年时间。大家基本达成的共识是,那个时候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我们的孩子一辈人(2005年以后出生的小朋友),在那个时候,纷纷到了驾车年纪。

他们这一代人将会成为,不需要驾照的第一代人。因为车子天然是不用驾驶的。驾驶,未来和攀岩、滑雪、蹦极一样,它是一种享乐。它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娱乐项目。

想到这一点,有点兴奋,因为A点到B点的过程中,你不用手握方向盘,而是专注在其它事情上,把路上的时间可以用来工作、娱乐;但也有一点伤感,因为驾驶本身也充满乐趣,而这个乐趣,未来不是时时刻刻可以享受。

当然,上述变化是针对每个个体,每个消费者而言,针对汽车产业来说,我觉得正在发生着如下几重变化:

 

第一,服务为核心

这个行业还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流水线式,层级森严,服务基因缺乏。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汽车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的129年时间内,绝大部分的时间是供不应求,制造出来就不愁卖。

所以,整个产业的思维就围绕着制造,怎么造出更好、更牛的车。现在全球每年卖出去7000多万台车,这个量非常巨大。这个量没法再大幅度增长了,汽车厂商之间关于技术之间的竞争,它的边际效益越来越小,投入10亿美元,发动机效率增加了0.1%,这种事情在汽车行业很多见。

这就意味着行业转变的大背景是具备了,我们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思维,要慢慢向服务业为核心的思维去转变。今天,在这里要诞生一家新的汽车企业,它刚开始肯定是要解决制造的问题,但它没有什么包袱,它可以一开始就把用户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全心全意地围绕用户展开工作,这是我觉得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他们的巨大机会所在。

 

第二,车联网、新能源是机遇

除了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外,汽车的技术真的是一成不变吗?也不是,我们发现互联网和新能源这两个概念,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渗透。我们谈到汽车,现在大家还会谈论大众、通用、丰田吗?可能也谈,但绝对不是最时髦的话题。

关于特斯拉的话题,才是行业里面今年最时髦的。我有朋友买了特斯拉,他把车子用来出租用,什么楼盘开业,商场搞活动,都出租,结果现在已经把购车款全部赚回来了,80万的购车款,两三个月就赚回来了。

行业里面为什么关注特斯拉呢?肯定不是它的领导者多么拉风,也肯定不是它出租能赚钱。行业人士关注特斯拉是因为:

首先,它是第一家把纯电动车商业化做得这么好的;第二,它在生产的组织方面给出了借鉴意义,相对更短的周期,更少的投入,更扁平化的研发组织结构,这都是很棒的;第三,它拥有一些专利,前不久特斯拉还开放了它的专利,各位可以随便享用,不管这些专利含金量如何,这个行为让特斯拉始终保持了行业引领潮流者的姿态。

如今在政策鼓励下,很多中国品牌也在新能源领域精耕细作,比亚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但是,在这里还不得不提到上汽,上汽自2008年开始便开始了燃料电池的技术研发,如今其产品已经是第三代,正准备第四代。这种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在未来是可以引领行业潮流的。

所以,车联网和新能源两个技术方向,成为我们行业的新的战略机遇。

 

第三、车辆使用在变化

最后,除了产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除了技术革命在车联网、新能源两个方向影响着我们,我还想说一个变化。就是车辆使用的变化。

我提醒大家注意最近北欧国家芬兰,他们的一项规定,说要逐步消灭私家车,利用自行车、汽车、轻轨、火车共同组成“交通共享”方案。而在国内呢?包括一些新兴的创业型的公司,也在P2P汽车分享方面在努力。也就是说,汽车并不再是某个人、某个家庭所专属的,它是大家所共同拥有的。

去年,AutoLab在上海组织了第38期线下沙龙,我们约请了行业内的4家租车公司的代表,大家齐聚一堂,聊聊我们个人对个人租车的事情该怎么玩。

其中,PP租车的王嘉明就表示,未来最好的状态是每天出门之前,看看手机上,周围有哪些闲置的车型,自己想开什么车,就去订一辆。P2P领域每投入1台车,可以节省下13台新车的销售。极大地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环保。

最近一汽、长安等厂家又把自动驾驶这一话题搬到了上海车展即将来到的时刻。自动驾驶离我们又近了一步。中国品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这方面发力。

租车解决的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化问题。自动驾驶解决的是车辆行驶安全和舒适性的问题。你不用再担心开车打电话的安全隐患、老板发邮件不能及时接收的尴尬。甚至你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办公,注意,这是在车里就你一个人的情况下完成的。

长途旅行可以和同伴一路嗨皮到目的地,到了目的地甚至可以自己搜寻车位停车。上汽的自动驾驶已经做到了第二代,这种闷声发大力的前瞻技术储备不是所有厂家都有的。

这是使用方式的巨大改变,这是能源与资源非常可观的节约。从这个方向上去考量,对于我们汽车产业的启示在哪里呢?包括汽车的功能设置,用户的驾驶习惯,与之配套的金融手段,甚至销售的模式都要发生改变,因为采购者从C端变成了B端,变成一个个大客户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变化来得会比较慢吧,芬兰这种北欧国家,人家理念超前啊。各位,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产业的迭代、消费习惯的更替,都加速了。

这一天,也许很快会来到我们面前,比如我自己就很厌烦每天开一样的汽车了,假如每天都有不同的汽车给我开,每天路上都不太堵车,通过网络云端的下载,我可以让任何一台车变成我自己使用习惯相匹配的汽车,为什么我要拒绝呢?(文/蒙奇奇)

 

【AutoLab,汽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是关注新能源、车联网、后市场、汽车电商、创业投资的最佳平台。请搜索微信订阅号关注:autolab】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