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O2O的冰与火:叮咚小区收缩战线,小区无忧新获2000万美元A轮

去年叮咚小区的一亿人民币超级大天使引爆了大家对社区O2O的关注。就像很多突然“暴富”的创业公司一样,随后我们在地铁各处都看到了叮咚小区的广告,北京办公室建立起来,团队开始扩张,然后戛然而止。但一家策略失误不代表行业失去前途,比如成立仅两年的社区001达成20亿人民币B轮估值(尚未最终确认),整合社区小店的爱鲜蜂收获红杉大额投资,而崛起于上海的小区无忧iOS/Android),今日也宣布了2000万美元A轮。

小区无忧是一个多端覆盖(手机、互联网电视、平板、DM)的社区O2O电商。创始人唐皓曾是阿里巴巴的早期市场负责人,独立创业前曾任安居客副总裁。小区无忧创立18个月来,已经连续进行了三轮融资,在全国范围内已辐射56个城市和28万小区,目前日匹配订单量据说过万。此次融资的投资方尚未公布,但唐皓透露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配送团队扩张和能力提升,对社区生活服务“手艺人”(各类个体劳动者)群体的扶持,以及移动平台的推广。

唐皓形容自己做的是“毛细血管”式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人员上,依靠核心自建、局部容纳兼职队伍的方式,组件了一个“多点对多点”的配送网络,实现45分钟送达的能力。目前小区无忧的地面团队据称近1000人,依靠数百名宅配人员已经覆盖了上海外环内80%的区域(约5000个小区)。在小区无忧自身配送能力无法触及的地区,或在自建物流成本过高的服务类型上,则主要依靠对商家自身上门服务能力的整合。

近半年来,各种上门服务的兴起给了社区O2O一个机会:你不一定需要很重的线下队伍,只要将现有的上门服务提供商进行整合,就能够让产品达到“可用”的程度。比如我在北京某小区进行的测试发现,即使小区无忧在这里没有一点线下力量的布局,通过对外卖、送水、家政、快递、洗衣、租车等项目的聚合,也能让使用者具有较高的黏性。这里的关键是,你不只是要把这些商家聚合起来,还要跟进服务预订、平台监督、用户反馈、支付等配套设施,同时向商家提供易用的效率工具和电商服务,帮助其持续优化经营。在这一点上,小区无忧似乎已有行动。“生活服务信息真实,人工严格验证,技术算法干预(用于更高效地匹配用户和商家),用户反馈修正(点评),这是小区无忧服务竞争的四项关键要素”,唐皓认为:“我们的目标,是要在未来三年改变一百万手艺人的就业机会,以及重塑小微服务的个人信用体系。”

所以说到底,社区O2O除了我们一般理解的最后一公里物流外,还是一次对社区商业的再整合,核心是以社区生活场景为中心构建用户用户、用户与商家、用户与上门服务者的连接。这种连接既可以浮于浅层的信息,也可以深入到物流、人流层面。再往前走一步,你将创造一种双向的互动,协助本地商家更敏锐地洞察住户需求,以C2B的方式改进商品流通的效率和体验,而社区便利店、楼内店、自助式储物箱将成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支撑。

我们对未来可以设想的场景有:

1、当你每天早上经过楼门口,打开带有保温功能的储物柜可以取到新鲜早点,而晚上回家都有半成品的菜肴在里面,一切都根据你前一天在App中的预定。

2、周末把脏衣服寄存在社区便利店,周一清晨就有清洗好的衣服送上门,随衣服一同送来的还有我每周必看的一份杂志。

3、用户A是特别喜欢吃奶糖的一个人。随着A在便利店购买奶糖次数的积累,A发现便利店的奶糖品种越发丰富,而且越来越贴合自身口味,甚至之前在网上购买的某个小众品牌,现在在店内也有陈设——这里基于用户行为的数据化 ,便利店库存竟然具备了自学习的能力,这将是对传统零售粗放、滞后的供应链管理的一种革新。

PS:我同事Claire在“新物流”一文中对同城物流业态有所梳理和探讨,有助于大家构建对社区O2O更完整的认识。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36氪


36氪官方iOS应用正式上线,支持『一键下载36氪报道的移动App』和『离线阅读』 立即下载!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