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的人机交互启示

编者注:本文作者为杨青山,重度科技爱好者,关注新硬件。他在维护两个微信公号科技新知(kejixinzhi)和硬件再发明(hard1024)。

我相信这样一条逻辑:主流计算设备的每一次形态改变,必然伴随着人机交互难度的下降。比如,自从有了鼠标和Windows图形界面后,PC才开始普及;电容触控屏和iOS/Android移动系统平台诞生,智能手机才呈现井喷式增长。

你能想象大型机没有鼠标、没有图形化界面,纯命令行的操作系统上,游标定位只能通过键盘的上下左右键来进行时的痛苦吗?你能想象没有电容触控技术,一块4英寸不到的屏幕,运行着照搬自Windows桌面系统的“移动操作系统”,只能用触控笔或指尖这样的锐物点击操作时操蛋的体验吗。这些我们都经历过了,回过头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现在,类似的情况又来了:把计算机把互联网直接佩戴在手腕上。更小的体积,但是屏幕也更小了,触控交互一根或两根手指往屏幕上一放,基本上就看不到别的东西。智能手表如果能摆脱这样的尴尬,用户对它的接受程度一定会大大提高。

之前,我一直认为,语音交互技术才是可穿戴计算设备未来能否流行的决定性力量。为啥?比触摸交互更简单更符合直觉,硬件上只需要一个麦克风,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不过,语音交互的背后是人工智能,要做到真正的自然语言交互,不单单是一个语音识别的问题,还有理解、逻辑、对外界知识和规则的快速学习等人工智能完备的问题,需要突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语音交互识别率低,人工智能是一个极为艰深的课题,这都是无法改变的现状。那智能手表究竟要怎么做交互?先行者都眼巴巴地望着苹果解决可穿戴设备的交互难题。Apple Watchh出来了,它是怎么做的呢?

依然是触控屏手势交互,不过屏幕多了一个对按压的感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智能手表的小屏幕对App的内容呈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简洁简洁再简洁,能去掉菜单就去掉菜单,能省掉返回键就省掉返回键。屏幕按压感知,利用好了就去除了许多设计“冗余”,比如取代应用菜单标识呼出功能选项。发布会上,正好也演示了屏幕按压能够呼出应用个性化设置。

多设计的一个旋钮表冠成了Home键,按一下就返回主屏,按住不放几秒就自动开启Siri,旋转可以是放大或滑动选项。保留手表经典设计的同时,又为智能手表新增了一个多功能Home键,这算是独具匠心吧,特别是旋转放大这一功能,Apple Watch可以无手指遮挡呈现全屏内容。不过我认为,其实它可以有更好的替代选项。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发布会上苹果高管演示操作旋钮表冠时是在未佩戴Apple Watch的情况下:一只手固定手表,一只手捏住旋钮,设备悬空。这样操作当然更舒服更符合直觉,不过真正佩戴Apple Watch时,你只有一只手,无法很好地固定手表,下面还有手腕无法悬空,动作的精细度要求更高了,更困难更费劲,人们就会尽量地少用这个旋钮Home键回到触摸交互上来。其实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可按压的微型长条触控板,无论在表盘上方还是右边,一根手指在上面滑动实现放大缩小,按压是返回主屏,长时按压呼出语音命令。长条触控板与手指接触面积更大,按压力度和反馈更舒服,一根手指滑动就能实现放大缩小,不像旋钮表冠要两根手指操作。

AppleWatch所展示的人机交互改进,基本上都是硬件上的微创新。对比MOTO 360重点放在软件和语音命令的深度定制,Apple Watch真的还可以做的更好。

MOTO360运行的Android Wear是卡片式UI界面,除了触控操作还深挖了语音命令。你可以定制一个语音命令呼出一个关联应用这个想法真心不错,语音识别无法做到自然语言交互,我们可以做程式化语言交互,降低难度从而保证辨识率。另外Apple Watch像蜂窝煤一样凌乱的主屏,在如此小的屏幕上要放大缩小滑动查看,我就不信没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众人期盼苹果进入能引爆智能手表市场,至少也要为众多厂商指引方向,特别是在人机交互的解决方案上。Apple Watch在人机交互上确实有一些亮点,不过还是让人失望了,起码笔者认为还有方法能做的更好。

现阶段的智能手表,可能还是在过渡迷茫阶段,核心的人机交互难点上,单纯的软件或者硬件上的推进效果都一般。这是一个机会,谁能做到人机交互上的软硬件混合推进,它一定能在市场收获竞争优势。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36氪


36氪官方iOS应用正式上线,支持『一键下载36氪报道的移动App』和『离线阅读』 立即下载!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