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2小时充满iPhone,“体热充电宝”真的可行吗?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IT
  • Post comments:0评论

【钛媒编辑综合】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二学生林刚发明的“体热充电宝”引发热议,该设计不用插电,只要握在手里就能利用人体的体温,通过热能转化电能,转化率能够达到17%,只需握2个小时,蓄满的电就可以充满一台iPhone电池。目前,林刚发明的体热充电宝已经引起了多家风投的兴趣。不过,众多网友质疑其违反基本物理常识。

据林刚介绍,这种技术利用温差发电效应,只要设备一头是热的,一头是冷的,即可转换成电能。按照他的想法,“体热充电宝”是利用人体手掌温度与充电宝(一般为室温)之间的温度差,通过固定导电元件对手机进行充电。

但是此体热充电宝号称热电转换效率达17%,只需2小时即可将iPhone充满?这靠谱吗?

 

理论可行,实际操作中存在难题

目前的温差发电材料每一度温差只能产生几毫伏的电压,而为手机充电需要5伏电压,体温与室温的温差最多十几度,产生的电压会低于手机充电所要求的标准电压。也就是说该发明理论上可行,但操作中存在难题,集中于人体与室温温差不大,以及热电转换效率低两方面。

同时根据网络上的数据,人体实时的散热功率一般在80-160W(瓦)之间。人手掌的面积,差不多就是全身总面积的1%,假设发热均匀,手掌平均下来大约是1W功率。但手掌面积不可能全部接触充电器,就算70%的话,那么接触面积下能得到最大无损功率为0.7W。而由于物体和物体之间接触有热阻,所以还要扣除一些功率,假设还有0.5W。根据此前报道,小林的充电宝样品热能和电能的转化率达到17%,那么就是0.085W,这即是理论上的发电功率。再扣除电源转换的效率,实际给电池充电的功率会更低。iPhone的电池大概是5.8Wh(能量单位,W是瓦,h是小时),再按90%的转换效率算下来,需要几十小时才能充满,而且前提是手掌能一直保持和充电器内部有较大温差。

针对以上提到的热电转换中的温差不够及效率问题,林刚表示,这的确是整个发明要攻克的最大难关,现阶段这两个问题没有解决,“还在不断试验、改进中,希望元旦之前可以把温度差和功率的问题解决。”

此外,他表示并没有提过充电宝样品的热电转换效率可达17%,目前最新的数据显示转换效率约为10%左右。“我没有肯定地提过这些数据,某些细节被媒体夸张了”。同时林刚也希望懂行的朋友能够提供建议,将充电宝慢慢完善。当然,后续还会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实验。

不过,如果真能有个不用插电、握在手里就可以充电的充电宝,倒也挺方便,也是一种环保、节省资源的表现。那样的话,对于身材偏胖、体热偏高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就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让手机充满电呢?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