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顺丰优选?还是洗洗去做快递吧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IT
  • Post comments:0评论

与网上传的轰轰烈烈的不同是,顺丰新闻负责人对于顺丰O2O却保持缄默,表示目前还不便透露具体信息。

其实,早在3月份(反正是早于5月份)第三方创意服务公司,广州某品牌设计公司老板就在微博上曝光了顺丰O2O店面的标准VI设计。可能只是因为粉丝不够或者说粉丝都没有将重心放在八卦至上,而是专注于创意,所以才没火一把。所谓的隔行如隔山,毕竟大家的圈子有所不同。

套用雷布斯的话来讲,这一次,顺丰是站在了风口,但却没有飞起来。与顺丰以往新闻报道不同的是,这一次,各路大神拍砖的比较多。紧接着《南方都市报》放出消息,顺丰媒体负责人否认了顺丰社区O2O便利店店名、开业时间和门店数量等诸多传闻。

这种节奏,不禁让人想到,这是顺丰在试探市场,也是互联网行业“泄密”营销的一种。但管他呢,这次我们不谈营销,谈的是顺丰跨行业的可能性。

好吧,让我们进入主题。

 

顺丰品牌可延性不大

不可否认,在快递行业顺丰品牌是高富帅的代表,比“四通一达”“有档次”多了。不过,在标签化泛滥的时代,哪怕你顺丰再高富帅也依然是属于快递行业。屌丝当中的贵族,拥有比不过贵族当中的屌丝。

所以,哪怕是2011年顺丰就在深圳开了第一家顺丰店,3年之后,顺丰店仍是不成气候,甚至发展势头没有2012年中旬推出的顺丰优选。这样说,并不表示,顺丰优选发展的就有多么好。2014年顺丰优选公布了2013年的战绩:一年销售额接近4亿元。且不提电商平台,就是在天猫或是淘宝上的个体电商都有比这个成绩好的。如果算上各种费用,顺丰优选同样是不赚钱的业务。

当然,一个业务不赚钱,原因有很多种。但从品牌策略来讲,顺丰这种做法很是不恰当的。因为顺丰的各种业务之间,关联性不大,更可怕的是甚至有心理上的对冲效果。如,当一个女性客户去顺丰优选买食品的时候,如果想起顺丰快递员满头大汗的场景,她心理是如何感想的呢?会不会觉得这些食品的卫生不合标准呢?有人会说,顺丰优选的食品都第三方的,不是自己生产的。是啊,事实是这样的。但这种心理因素谁敢保证不会产生呢?

在营销层面,有一个这样的不奇怪的现象:品牌要成屌丝被贵族几乎不可能;贵族变屌丝几乎天天在上演。

 

顺丰做O2O没有半毛钱优势

有一种说法是,顺丰在做顺丰优选时,选择做垂直平台而不是综合平台,是考虑到顺丰的核心业务——快递。如果做综合电商平台,怕激怒综合体电商平台,不让顺丰承接快递业务。咋一听,挺有道理的,但细想之后,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目前国内综合平台电商,要么是有自己的快递公司;要么是第三方的快递。有自建快递的平台,你就是不做电商,人家也不会用你。没有自己快递的平台,人家用不用你,关键还是利益的驱动。

顺丰不做综合电商平台,理由和其他公司不敢进入电商的理由是一样的:第一,国内综合电商平台格局基本形成,后来者很难成功;第二,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差异化定位;第三,电商是个极其烧钱的项目,亿元级烧不起都不是个事儿。

先来说说第一点。经典的理论说,每个行业最终都会形成一两个巨头,其他的都是微不足道的跟随者。还有理论说,世界上20%的人赚了80%的利润。如此看来,国内综合电商平台格局已成定论。这种格局不仅对其他的新进入者形成了壁垒,甚至对垂直电商平台都形成了围剿之力。所以,才会有垂直电商平台不断的被收购与倒闭的消息。不要说是顺丰,就是做3c起家的苏宁与国美的电商平台之路,同样是前程难测!

客观说,顺丰优选的全球美食优选网购商城的定位还是不错的。只是,不知他们做这个定位的时候,有没有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香港百佳旗下的超市,就有在大陆专门做进口食品,而且产品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后来华润万家也跟进进口食品这一块。虽说进口食品利润高,但其实国内消费市场并没有培育起来。第一是,进口食品虽然品质上有所保证,但因价格及品牌宣传的因素,只被一部分消费者所接受。第二是,食品与快消品一样,是一种忠诚度不高的品牌细分市场,没有持续的广告投放,很难形成重复购买率。所以,结果会发现做美食电商平台,还不如更为细分的垂直电商赚钱,如大闸蟹、果仁类别的。

最后是有关烧钱的问题。做平台前期肯定是要烧钱的,这不局限于电商。比如今年比较热门的打车软件,就是一个app应用烧钱都是用亿元来做单位。如今的电商平台,要怎样才能异军突起?没有什么法宝,就是很土的办法——价格战。

苏宁云商为啥做不起来?我觉得是信誉问题,而这个信誉问题和价格有关。苏宁云商好几次做广告说,价格低、价格低、价格实在是低,结果呢?一对比,丫的,贵好几十块呢?所以,最终是狼来了的故事。最近一次,苏宁的宣传——“价格,你懂的”,不知有多人上他们家的官网,反正笔者是没有上过的。

这个故事应证的是有关顺丰优选的另一个故事。去年年底,顺丰优选启动了一轮促销,号称是价格最低,结果,笔者一朋友在顺丰优选购买了一箱保健酒,不料几天之后,另一个平台上一模一样的酒,很明显顺丰优选贵,结果这兄弟还真较真了一次,将截图发邮件给顺丰优选。结果当然是顺丰优选不认账。最后的结果是,这兄弟放出话,再也不上顺丰优选了。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千万不要把消费者当傻子,不然,你自己就是傻子。

最后,总结一下,就目前而言,以上几点顺丰都没有改变的打算,那么就一句,还是洗洗去做快递吧,至少那也是一个高富帅的形象!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