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在Instagram推视频新闻,短视频下一站?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IT
  • Post comments:0评论

【葱葱/钛媒编辑】据科技博客The Next Web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在Instagram上推出了一项名为Instafax的短视频新闻服务,为那些在移动端娱乐的用户提供了一个获取资讯的新方式。

报道称,用户只需在Instagram上关注BBC的官方账号,就能收看15秒的视频新闻。BBC旨在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新闻内容呈现给用户,比如,在新闻预览图片中提供了醒目的大号字体提要。当然,完整新闻内容还得上BBC网站去观看了。

BBC并不是第一家采取这种方式传播新闻的媒体。此前,NowThisNews已经在Instagram、Vine上进行过短视频新闻的尝试,不过显然BBC的受众更为庞大。

类似BBC的尝试代表了在移动端图片分享之外的新玩法,其实有点类似新浪微博·专业版的“媒体账号”,媒体在自己的官方ID下面对订阅者发布内容。钛媒体编辑试用过发现,受手机流量、短视频篇幅长度的限制,BBC所提供的视频内容,不如说是一种“新闻提要”,更符合手机端用户快速浏览“资讯流”的习惯。

 

短视频的两种模式

短视频早已成趋势。过去几年中,用户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阅读多媒体资讯已经成为潮流,人们消费新闻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最近风靡的移动端阅读APP“今日头条”,以及各大新闻客户端,包括爱奇艺等视频APP的新闻频道,已经在逐渐取代网络时代的PC端资讯平台。

Instagram这个曾经以图片分享为核心功能的应用,从去年开始布局视频功能正是这一趋势的最好说明。去年8月,Instagram完成了自己的首次收购——收购了YC孵化器旗下的视频技术创业公司Luma——在2012年被Facebook收购后,Instagram完成了从被收购到收购者的完美晋级。

钛媒体编辑梳理发现,这一笔收购刚好发生在Instagram发布短视频功能(6月)的两个月后。Luma专注于视频截取、防抖动拍摄及视频分享等功能将帮助Instagram的功能升级。当时,Instagram发布视频功能被认为是对抗Twitter旗下的知名视频分享应用 Vine。Vine是在一年前推出的,主打6秒视频分享(比Instagram的15秒要短很多)。包括知名科技博主Om Malik在内的很多用户纷纷吐槽说,Instagram被玩儿坏了!因为视频功能的推出破坏了原有的图片分享体验。

所谓体验,也就是用户视频分享需求的痛点。短视频,到底应该是移动SNS产品的功能升级,还是另辟疆土打造一款毗邻其他SNS产品的独立应用?两个模式的代表APP,其一是Vine,典型的独立视频应用;而Instagram则是基于生长出附加的视频功能,抗衡竞争的意义大于产品的自然升级。

两种模式至今还在此消彼长的摸索过程中。前者的优势在于,用户的社交关系已经通过图片分享时期的积累,产生了大量沉淀。视频分享的基础毕竟还是“社交”,如果单纯让用户从已有的社交关系链如“搬家”一般转移到新的视频平台,类似Vine的模式,岂不是做用户很艰难?

当然,人家独立应用也活的很好。今年1月,Vine刚刚推出了Web版,从手机端开始向PC端的革命“倒置”,给短视频这个空白地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本土跟随者怎么玩

后者的存在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腾讯的微视。大家都在谈论微信的时候,微视已经低调登场。

腾讯在去年10月底低调推出微视,同样主打短视频分享,长度定位8秒。我在微视第一版出来的时候就下载来安装,但激活率超级低,如今微视已经升级到版本2.0。

微视在产品上还是蛮有创新的。比如,通过“原发与转发分离”的模式保证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另外,新版微视可以选择使用本地视频,而非必须即时拍摄,这一功能在Vine、Instagram产品中是不支持的。

事实上,微视在“追星一族”中的激活率非常高,这是因为微视在早期阶段做用户的方式不是基于社交,而是基于“粉丝效应”,正如钛媒体作者苏一壹在《短视频大战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一中所说,腾讯重点考虑的是短视频类本身的“娱乐属性”,早期阶段是重点布局明星、达人试用,以求带动用户UGC和创意传播。

不过,如果按“粉丝经济”的算盘玩下去,主流的用户(粉丝)永远是“获取”大于“创造”,所谓的视频内容UGC如何实现,所谓的视频社交又如何实现?堪忧堪忧。传统媒体BBC和Instagram的结合,事实上给移动新媒体提供了一个好思路。这能否给微视在培养用户上的玩儿法一点借鉴?

(注:TNW的外电内容参考自搜狐IT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