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寒冬将至,但是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昨天,经纬中国发出了创始合伙人张颖给所有经纬系CEO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的核心观点是:

  • 标准普尔500指数在2014年已经第33次创下新高,但在不断冲击新高的繁荣背后其实存在着极大的隐患,二级市场大规模回调的可能性比较高。
  • TMT早期投资领域已经疯狂,所有的主流基金都在扩张,为上市企业的价值被普遍高估。“所有人都很贪婪,没有一个恐惧”。
  • 基于以上两点,未来12个月初创企业无论是融资还是IPO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建议经纬系的CEO储备9-12个月的现金,做好2015年的规划,准备过冬

与张颖这封公开信遥相呼应的是前一个交易日中概股受到重挫,微博、汽车之家、奇虎360股价普降。阿里巴巴在IPO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大跌4.26%,收盘价跌破90美元。今天早上结束的第三个交易日,阿里巴巴的股价又下跌了3%。

大多数36氪的同事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比较悲观的意见。这也不可能是张颖第一次告诉经纬系的CEO们,他对阿里巴巴IPO之后中国互联网投资领域的看法。大多数悲观的看法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

二级市场留给中概股的盘子是一定的,阿里巴巴史上最大的IPO透支了愿意投向中概股的资本。

不过实际上,阿里巴巴IPO已经改变了所有人的预期。

从中概股到中国互联网企业

阿里巴巴说自己不是中概股,是这样的。直到今年上半年的京东上市,赴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都还在讲述美国互联网的故事。微博讲的是Twitter,京东讲的是Amazon。所以按照以往的惯例,他们的市值被认为只有他们美国参照物的五分之一左右。京东已经是之前赴美上市中国企业中市值最高的了。

在此之前,包括百度之内的大多数中概股,IPO时的估值都在20到40亿美元。而纽交所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超过50亿美元。这样规模的IPO只能是路人。但是阿里巴巴的IPO改变了一切。他们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最后也拿到了一个从前中概股难以想象的市值,2300亿美元,超过Amazon和Facebook,成为仅次于Google的互联网公司。华尔街和硅谷受到的震动是显而易见的,惊讶、恐惧然后又是期待

在国内阿里巴巴IPO引发的关注更是远远冲出了互联网的圈子。杭州焦虑的地产开发商把一夜暴富的阿里巴巴员工视为救命稻草,招聘网站和社交网络上正在讨论如何加入未来的阿里巴巴。“马云给年轻人的七个忠告”,“马云教你远离三种人”可能正在你父母的朋友圈里刷屏。当互联网从业者回家过年的时候,不必再费力向长辈解释,“我真不是修电脑的”。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阿里巴巴IPO改变的恰恰就是人心。

美国的投资者不再认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是浅池中的小鱼,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他们的员工对自己成为下一个阿里巴巴或者迷你阿里巴巴充满信心。从前专注于传统行业的资本和人才,已经在互联网的河边徘徊许久,终于禁不住诱惑要来下河游泳。

指数型膨胀的资本和市场

过去一年里,我们也发现绝大部分寻求36氪报道的创业公司,拿到的天使投资至少要千万人民币,而A轮融资至少千万美元。否则他们宁愿做安静的美男子,待价而沽。从前和这些创业公司眉来眼去的只有VC,现在还有BAT,甚至是小米、360和京东这样次一级的选手。

过去一年阿里巴巴发起了一系列的投资并购,很多并购并不是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这和百度收购91手机助手垄断应用分发渠道的逻辑是有所不同的。也正是如此,阿里巴巴的故事价值2300亿美元,相当于百度和腾讯的总和。这可能刺激后者效仿阿里,激进收购与自身业务无关的创业公司。而通过IPO成功募得了25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利润率高达70%,很难相信他们会止步不前。马云刚刚在美国接受新浪采访,提到了阿里未来投资的战略,特别提到了健康领域。

抛开资本市场的信心,冷静观察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价值的空间依然是存在的。因为适应了国内激烈竞争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大踏步迈向国际化。马云说阿里巴巴在俄罗斯没有一个员工,却是当地最大的电商网站。微信、MIUI在东南亚颇受欢迎,猎豹和UC这样量级的公司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刚刚报道的APUS,在30多个国家的Play商店冲上第一,这家公司和360有着很难讲清楚的关系。

他们的CEO,前360的VP李涛这样讲:

未来全球互联网格局会变成三块:美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其他互联网。那一大片低于中国市场水平的海外市场,只有中国公司能服务好。美国的文化太强势了,孤芳自赏。中国人却很擅长和愿意做微创新和本地化。

如果中国互联网公司真的能够占领一个30亿人的空白市场,那么对他们估值的时候就不应该忘记Ray Kurzweil曾经说过的话:当旧技术带来的增长陷入停滞,新的技术带来增长是指数型的。

假如真的进入寒冬

但是没人能够否认张颖担忧的合理性,因为很多指标都表明今天和1999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前有惊人的相似之处。Paul Graham在1998年把Viaweb卖给了Yahoo。他后来回忆,当你说你在2000年之前卖掉了一个网站,别人就会坏笑,仿佛你用一堆垃圾换来了一大笔钱。Graham用Viaweb换来的5000万美元创办了YC,孕育了DropBox和Airbnb两家百亿美元的公司。

唐岩资助罗永浩,雷军挽救凡客。涌进中国互联网的资金也掌握在一些聪明人手中,他们拿到这笔钱之后,寻求安全感的方式不只是黄金或者硬通货。比如未来三到六个月可以从市场套现的阿里巴巴员工,他们或许会拯救杭州垂危的楼市,但是一定会引爆杭州的互联网早期投资。

我们不否认目前创业投资领域沙泥俱下,但是要相信一个生态系统自我净化自我调整的能力。张颖自己也没有否认这点:

泡沫本身并不可怕,面对危机永远是危险与机会共存,只要是本身有靠谱的团队,早点融到估值金额合理的资金,寒冬的到来长远来说是件大好事。它只会加速没有准备好的竞争对手的灭亡,和在新一波牛市来临时成就一个更加强大凶悍的自己。

只要你是靠谱团队的一员,正在做靠谱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可能到来的严冬。即使你真的由于“市场的恐惧”遇到了麻烦,会有为严冬做了充足准备的聪明人会向你伸出援手。你可以在36氪、氪空间和氪+上找到这样的人。

这个时候回响在我脑中的,是大萧条之后,罗斯福1933年在首任就职典礼上的讲话: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36氪


36氪官方iOS应用正式上线,支持『一键下载36氪报道的移动App』和『离线阅读』 立即下载!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