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题库的K12野望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IT
  • Post comments:0评论

应猿题库之邀,我北上去参加了他们一场发布会。

猿题库的联合创始人帅科,是我多年的“老相识”。

我很多年前——也是帅科在做网易科技频道主编的时候——在网易科技有一个“数字与人”的专栏。我和帅科算是读者和编者的关系。

之所以老相识要打个引号,是因为我印象中我从来没和帅科见过面——这话的意思就是:帅科从来没请我吃过饭。但帅科同学坚持认为我们见过。

我记性不好,一笔糊涂账,这事也没个旁证啥的,是个疑案。

帅科离开网易,伙同李勇等人创业之时,做的是一个叫“粉笔网”的东西。

大致的定位就是一个垂直类社交,垂直在“教育”这个行业上。

但他们很快变化了方向,按照帅科的说法,就是太慢。

于是,猿题库出炉。

猿题库做的是“公务员考试”,就是给考公务员的人做题。

猿题库后来蔓延到了“司法考试”、“考研”这类领域上,套路依然一样:出题做题。

这个方向现金流不错,帅科称有年千万级别的收入规模。

但他们依然将这部分业务剥离出去,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在盘这个业务。几个联合创始人,重心放到了K12市场上,也就是“中小学生”市场上。

因为,国考、律考、考研,在他们的眼里,市场极其有限,人群规模很小。

而K12,那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

在线教育一脉,所有人都认同,K12会是一个极有想象空间的市场。

但也几乎所有人都认同,K12是最复杂的市场,最难啃的市场。

K12有如下难点:

其一,各地标准不一样。安徽江苏不一样也就算了,最变态的是上海,区和区的标准都不一样。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做K12的互联网教育,要么你就做很小的一块,要么就是巨大的投入。

其二,K12的买单者和消费者不是同一个人。买单的是父母,消费的是学生。而互联网教育有可能会导致这样一个问题:明明是学生自己不努力,父母还认为是服务者提供的服务不良。而K12的年龄段,导致学生不努力的可能性很大。

其三,中国父母的望子成龙心态,决定了这个市场的价格敏感度不高。互联网“免费”、“低廉”的巨大优势,在教育行业上,有点使不开手脚。

其四,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也就是老师,在教育问题上,如何尽可能地规模化。一个初三高三的主课老师,能带多少学生是有上限的。如果规模大了,质量要下降。如果规模不大,实话说,很多主课老师本身自己就有副业,不见得非要通过互联网。

于是,有一些创业者做了转弯:O2O教育。

O2O教育基本上是一个信息匹配的事:有供给的老师,与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匹配。至于教育服务的完成,本身通过传统的线下方式完成。

基本上,O2O教育,你可以通过“滴滴打车”或“到家美食会”之类的app去理解。

但猿题库依然走的是用互联网完成教育的路线,而不是仅仅信息匹配。

因为帅科认为,教育这一行,要的是效果,而不是便利性。

而且,既然市场极其难啃,那就等于,啃下来,就是护城河。

但这几个问题,猿题库是如何解决的呢?

首先是找钱,来应对中国各地K12教育标准不一的问题。去年7月,猿题库融到了1500万美元的资,手中有粮,就可以做到全覆盖。

接下来,是教育效果评估体系。

我个人也很狐疑这件事。因为中小学生,没人看着而能主动学习的,真心是很少数的一部分人。

猿题库提供评估报告,甚至提供回放功能。

家长虽然不在学生身边(比如今晚应酬),但依然可以通过手机收到今晚学习的评估报告,还可以去看回放,看看自己的小孩学习状态如何。

这是用互联网技术的手法,来完成监督的功能。

猿题库同样试图用互联网技术工具,来完成教学规模扩大的目标。

每一个学生通过完成测试题,技术能生成评测报告,并根据评测报告,提供个性化的题库,供老师选用。

这是这场发布会的主题:帮助老师进行教育。

这个很讨巧,而且,我个人认为,更实际。

颠覆一个行业,其实商业上可能是不明智的。与其颠覆,不如去升级。

我的一位做投资的朋友和我聊过一个观点:乔布斯很害人。我基本表示同意。

我和帅科还聊到一个话题:教育部门怎么看这事。

因为存在这种可能,教育部门认为,这个平台会让很多老师主业不好好干,都跑到这里赚外快了。

不要低估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心态。总理说“互联网+”,就意味着领导很重视这事。

领导一重视,后果未必都是positive的,嘿嘿。

帅科则觉得,这个可能是公立学校老师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而猿题库目前的服务提供者,大多是市场化机构的老师(比如培训班),或者大学生。

再说了,这事真来了,再妥协解决呗。

uber的事儿闹这么大,要它关门的可能性,恐怕很小。

我想起了一个词,“倒逼”。市场倒逼监管。

帅科极力游说我用一下猿题库,哦,确切滴说,是我那个过完暑假就要升初二的儿子用一下。

我决定试试看。

刷码看着给点?

erweima

说明:

本文可以在不改动内容的前提下自由转载,转载请在文末标明如下信息:

魏武挥,科技专栏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天奇阿米巴基金(skychee.com)投资合伙人,天奇专注于互联网新媒体投融资,欢迎创业项目向我提供项目BP:laozi@weiwuhui.com

Copyleft © 2013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关注我的微博

欢迎 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ittalks

欢迎 于搜狐新闻客户端中订阅“魏武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