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nture 聊网金:不,叫它全时银行

上周六,中欧和新华社共同主办了 “2014第八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期间,Accenture 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裁陈文辉对 “互联网金融” 一词表达了自己的 “不满”,并提出全时银行/全时金融服务的概念,以下是其演讲精要:

1/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可分为三块:消费 + 交通 + 教育&信息

2/ 全时银行/全时金融服务 = 服务方能随时随地地深入到这三块,在与用户互动过程中获取后者更多更深入的数据和信息,以分析用户信用、了解其需求,提供更贴心的金融/非金融服务

3/ 因此,互联网金融跟金融互联网是俩不同起点,但路径和趋势是一样的

4/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包括但不只包括P2P、众筹网站

5/比如,银行的发展趋势可以是工具化 = 隐身到互联网金融机构背后,提供基金、清算、核算处理。这种发展的结果是银行更被动式,主要竞争手段成本大幅降低、效率大幅升高,规模可能做大

6/Accenture 此前调研过全国消费者,发现:对未来有志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机构而言,其客户的平均年龄在20—39岁,大部分生活在城市,月入2000—5000元

7/ 这群客户的交易量与金额属中等偏上;是忠实的在线消费者;其中95%的人每天会定期在 SNS 上活动,大部分用安卓机;除在工作用电脑外,还有一台平板或另一个笔记本;智能手机是生活的一部分

8/ 银行未来的用户基本上时这些人,需要再做细分,包括家庭收入,横向的维度可以是年龄——不同客户在数位时代希望获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是不一样的

9/又比如,在美国不会把这类企业叫作 “互联网金融机构”。不少参与其中的机构根本不能算在 “传统的金融服务业” 范畴里。

10/ 举例子:苹果、亚马逊,在非金融领域影响潜在客户的期望值;Google 与 Apple Pay,已经进入了购买或支付的体验层,开始间接地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第三方支付商,直接竞争

11/ 从传统银行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带来实质性威胁

12/ 拿数据说话,Accenture 在美国做了调研,到2020年,32%的传统银行业务收入——包括定期、活期存款类的业务——受到的影响会大一些

13/ 在中国影响会更大的是信贷业务,包括 P2P 借贷——监管机构也在密切注意,钻研如何监管这类机构

14/ 大资管概念:客户的基金越来越倾向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投资

15/ 2013年 = 互联网金融元年,因为这仅是开始,趋势是往前持续的

16/ 做全时银行要依靠合作伙伴,这就涉及到非金融类服务,比如:房屋、健康、医疗,都是银行扩展自己生态系统的、可能性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36氪


36氪官方iOS应用正式上线,支持『一键下载36氪报道的移动App』和『离线阅读』 立即下载!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