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限制性股票和期权的一点个人看法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IT
  • Post comments:0评论

限制性股票(RSU)和期权是公司激励员工的常用方式。我作为非专业的人士讲下我的看法。

限制性股票是股票的买入和(或)卖出受限制。举个例子,某公司决定给你4000股的股票,但是你现在不能卖。每工作满1年,你就可以卖出1000股。具体哪天卖随便看你,你也可以全留到10-20年后再卖。换种说法就是,每工作满1年就送给你1000股的股票,连续4年。

期权是你获得一种权利,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段可以以固定的价格买入该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比如你可以100美元的价格在2015-01-01至2020-12-31时间内买入百度公司的总计2000股的股票。买入后你可以长期持有,也可以立即卖出。如果百度在这个时间段的股价一直低于100美元,那么你可以放弃此权利。直观来看,股价上涨对你有好处,股价下跌对你没风险,但这是错的!

天上不会白掉馅饼

很多人以为限制性股票和期权是公司白送给你的,其实不是。对员工来说,谈offer的时候完全可以要求多要点现金,少要点股票和期权,或者多要点现金,少要点股票和期权。对公司来讲,发放这些也都是有成本的。所以股票也好,期权也好,都是你拿工资买的!

比如,某司提供两种offer供你选择。

选项1是每月1万块钱现金,一年发12个月,共计12万。

选项2是每月5000块钱现金,一年发12个月,但是每工作满1年就再发给你价值6万块钱的股票,股价以入职日那天的价格计算。比如你入职那天股价是10块钱一股,那么就每年给你发6000股。这样算下来,每年就是6万工资+6万股票,total也是12万。

这两个offer你选择哪个(暂不考虑税率的问题)? 肯定是第一个啊!谁都知道拿到手的才是最真实的!

那假如选项2是每月5000现金+每年9万块钱的股票呢?你选哪个?为什么?

我说的买入受限制是指,股价按入职日的价格计算,但是入职日不由你决定,那天的股价可能很高。如果是给你现金让你自己操盘,你必然选择一个相对低谷的时候买。RSU流动性受限导致它相对于普通股来说价值要打一个折扣。HR说给你了6万元的RSU,并不代表这些RSU真的值6万。

期权的杠杆效应

再比如。B司给你两个选择,除了基本工资外,提供

选项1:连续4年,每年1000股的股票

选项2:8000股的期权,行权价是3美元。每年归属25%,分4年归属完毕。即到第一年年末时,你就能卖出2000股的期权了。到第四年末,所有这8000股期权就都可以卖出了。

另外,该司在今天的股价是6美元。你选哪个?

假设该司的股价从今天起,保持不变。那么除去税率因素,除去利息影响。

第一种方式会让你得到 1000*6*4=24000美元。

第二种方式会让你得到 2000*(6-3)*4=24000美元。

完全是相等的。

但是假设公司的股价立即翻一倍,然后从此保持不变,那么

第一种方式会让你得到 1000*12*4=48000美元。

第二种方式会让你得到 2000*(12-3)*4=72000美元。

这就是股票期权的杠杆效应。股价上涨1倍,但是你的资产变成以前的3倍。行权价/当前股价 越高,杠杆率也就越大。当行权价等于0的时候,杠杆率最低,为1,其实这就是RSU。RSU就是行权价为0的期权。

期权也存在股价下跌的风险。 杠杆率是指,涨跌都是被扩大的。

永远不要忘记,期权本质上来讲是一种风险对冲工具。公司把风险和收益放大后,放在员工身上,让员工和它共同承担。从而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估值必定是不断上涨的,否则vc早哭死了。如果你有信心能等到它上市,那么期权是个很不错的赌注。当然,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死掉了。

期权到底价值几何?

无论是限制性股票还是期权,它都是一种金融产品。衡量其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设它可自由交易,然后计算出一个价格来。

假如我现在得到了小米公司1000股期权,假设它现在每股估值10美元,期权的行权价3美元。这些期权分4年归属完毕,每年25%。我卖给你,你要吗?你愿意花多少钱买?至于如何转让,细节我们可以慢慢讨论,总之办法是有的。先考虑你愿意花多少钱买?你其实就帮我回答了,我手上的期权到底价值几何。这就是金融上所说的期权定价问题,很复杂,有兴趣的点个赞,改天再说。

税率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RSU是在归属的时候交税,而期权是在行权的时候交税。不同公司的税率不一样。以阿里为例,RSU是把RSU的价值全部计入当月应纳税收入,所以是按45%的个税比例缴纳。美国那边也类似,最高可达48%。百度的税率比阿里低很多,因为百度是分12月计税。据说是因为百度已经上市,而阿里还没有上市。

This article is from:https://www.sunchangming.com/blog/post/4627.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