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国网成立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IT
  • Post comments:0评论

钛媒体注:5月28日,传言已久的中国广电网络公司(简称中国广电,下称“国网“)终于挂牌,关于国网挂牌的方案和消息讨论长达四年,挂牌究竟是尘埃落定还是新的开始?钛媒体也特开设专题“国网未来”来讨论。本篇回顾一下钛媒体资深作者,中广互联CEO曾会明关于国网历史及未来建议的详细论述。

 

国网的成立,历时4年之久。据说筹备组提交的方案多到十几稿,期间屡次三番传出即将挂牌的消息,包括将拿到4G牌照成为第四运营商的传言。2012年10月,国网组建方案获得国务院原则通过,确定由财政部出资,由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但又是一年多没有动静。

如今,国网真的要启动了,微博微信上很多业界的朋友却在问:这次是真的吗?国网,都成了现实版的狼来了的故事了。

关于国网,笔者有如下五点不甚成熟、不太系统的思考和建议。

 

一、 国网因三网融合而生,但不应为三网融合而活

2010年国务院在《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2010国发5号文)中明确要求:“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这才有了国网长达四年之久的筹备和组建历程。

可以说,国网是因三网融合而生的,但笔者认为国网成立之后,目标却不应放在所谓的三网融合上,因为国网成不了第四运营商。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1、 整合全国有线网络,形成全程全网,是信息网络发展规律的要求,而不仅仅因为三网融合。也就是说,即便国家没有三网融合政策,全国的有线网络也应该进行整合,如此才能适应网络运营的规模化需求,就无法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不进行互联互通,就无法成为国家基础信息网络之一。

2、 目前的广电网不具备与电信网竞争的实力。三网融合,原来有专家称对国家而言绝非“把左口袋的钱放到右口袋”,但演变至今,其实也就是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而已,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2013年11月,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已达10674.3亿元,有线网络行业去年估计也就700多亿,差距高达十五、六倍。因此,国网成立后就算能够整合全国网络,也根本不具备跟电信企业死磕的实力,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既符合网络运营企业的市场规律,又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和差异化定位。

3、 国网成为第四运营商的前提,是要拿到固话、宽带、移动的牌照资质,但目前的情况下,可能吗?只有拿到这些全业务牌照,国网才有可能率领整个有线行业,参与到所谓三网融合的双向进入的业务大战之中。

国网的定位,将影响到整个有线行业的定位,不论全国网络整不整合都是如此。不是说我们不希望国网成为广电参与三网融合竞争的主体,关键要拿到上述这些条件才有可能性。先进行战略澄清,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国网要做的第一件事。

 

二、 国网应以整合全国有线资产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互联互通

1997年4月,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邹家华副总理提出了“一个平台三个网”的概念。一个平台指互联互通的平台,三个网就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当年把互联网称之为“计算机网”),并提出了“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24字指导方针。这一表述和定位,比2010年提出的三网融合无疑更加准确。(参阅《97深圳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综述》)

关于全程全网的意义,大家都非常清楚,在此不必多说。

据说在国网组建的上报稿中,提出了两步走的方案:第一步,由中央财政投入资本金,设立国有独资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第二步,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布实施的原则,采取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增资扩股等方式整合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国网在筹备期间,跟各地广电做过多轮的座谈与沟通。进行全国有线网络的整合,难度之大,也无需赘言,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省网借壳或申请IPO上市的情况下。

但是,如果不进行全国网络的资产整合,全程全网、统一运营的可能性就近乎为零,资产归属决定市场行为,这是基本的经济规律。业界自发组建的广电友好网联盟、云服务联盟,在资产归属方面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同样,此前提出的国网定位于互联互通,我觉得其实就是对全国有线网络资产整合的某种放弃,并不足取。

因此,就算再难,国网也应以整合全国有线网络资产为目标,绝不要放弃这个梦想。当然,如果有线行业就仅仅定位在视频节目的传输上,甘愿放弃成为国家信息化基础网络的机会,那就另当别论。

 

三、 首要工作:争取宽带政策、建设IDC

不管梦想有多大,饭要一口一口吃。

宽带业务,必须是广电网络的基础业务,而绝不是增值业务,这是由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所决定的。

国网成立之后,最现实的工作应该是为整个有线行业争取宽带方面的政策。

根据国务院对国网组建方案的批复,国网应可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

三网融合的政策启动了广电、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电信的IPTV已经从试点走向了全国范围,但反观广电网络,虽然政策上允许开展宽带接入、IP电话等业务,但在网间结算、宽带出口等方面却一直因为政策承接的主体缺失而无法解决。广电网络开展宽带业务,也无法摆脱替电信打工的地位。

国网,就应该是承接这一政策、解决这一问题的主体。因此国网成立之后,首要的工作就是跟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宽带方面的政策,解决电信企业对广电网络实现双向收费、网间结算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

在全国网络整合之前,也只有宽带数据业务具备全国跨域运营的可能性。争取宽带方面的政策,为各地有线拿到合理的网间结算价格,提供合理价格的出口带宽,先为小弟谋点福利,才能真正确立大哥的地位。

让大家尝到甜头,然后规划行业产业化的前景蓝图,各地的弟兄们才有可能放弃眼前利益,坚定地跟着带头大哥往前走。

此外,建设强有力的IDC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把互联网流量控制在网内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有多地省网进行了Cache互联,中国有线此前也有与第三方IDC进行直连的计划,具体策略上也有CDN联邦、DNS联邦等技术方案。

目前,网络视频、互联网电视蓬勃发展,但不当内容、盗版等问题屡禁不绝,混乱的版权局面靠一些网站自发组建的反盗版联盟很难得到根治。笔者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所有网络视频、IPTV、互联网电视的主视频服务器放到国网的IDC之中,由广电进行内容及版权的审核,然后才能通过CDN分发到边缘节点服务器上。这应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职责之一,而新闻出版、版权局和广电总局的合并,也使这一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具备了基础条件。

管好了内容源头,剩下的网络传输、接入和终端发展,就可以放开让大家市场化竞争了。

 

四、 136工程:不要与地方争利

此前,广电总局曾提出国网将主要进行互联互通的工作,实现各地网络、业务和运营支撑的互联互通,重点有五方面:

1.网络互联互通——骨干网和各地分配网在物理上相连接;
2.技术互联互通——统一技术标准,分发调度跨域业务;
3.业务互联互通——各台节目和各行业内容跨域传送;
4.运营互联互通——统一结算跨域业务,产业链利益分成;
5.管理互联互通——统一管理网络业务,确保内容安全。

136工程
图为: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示意图

该互联互通平台简称136工程,一个中心为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内容分发交换中心;三个系统包括: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支撑系统、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内容监控系统、全国有线电视骨干网传输交换系统;六类基地包括:广播电视内容集成基地、文化资源集成基地、数字电视出版物集成基地、数字电视互动教育内容集成基地、综合资讯服务基地、数字电视互联网内容集成基地。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传播体系建设”章节中明确指出:“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基本实现全程全网,跨部门集成文化资源、产品和服务”。

应该说,136工程作为国网的顶层设计,在全国有线网络整合之前,先期启动网络、技术、业务的互联互通有其合理性,但要想实现运营和管理的统一则难度较大。六类基地的建设,如果能够做起来,给各地有线网络提供跨域的内容与服务,思路是好的,像中国移动的四川音乐基地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136工程一定要避免成为与地方争利的工具。作为国网,具备分散的省网所不具备的全国性业务资源、跨部门资源的整合能力,国网应该重点抓住地网所不能拿到的那些资源,为各地网络雪中送炭。如果国网不能实现全国资产整合的上策,而136工程也能够真正提供有价值的云服务,也不失为中策。

 

五、 坚定不移走产业化道路

在国网的组建方案中,明确由财政部投资,由广电总局代管,这可能意味着中央文资办将是国网的主管单位,国网将定位为国有文化企业。

国网领导班子确定的消息在中广互联发布之后,短短的几个小时,该文章迅速成为本月排行的首位。在微博上有网友关注其级别是否为局级,关注它究竟定位为文化企业还是网络企业。笔者认为,既然是公司,就不应再有行政级别一说,当然在中国特色下,领导的级别对于跟各地广电谈网络整合的事情会有不小的影响,除此之外,就不应考虑什么级别不级别。至于定位为文化企业还是网络企业,二者也不是二元对立的,它首先都应该是企业,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的道路。也只有市场上的成功,也才能真正承担起文化传播主渠道的作用。

国网应该带头厘清广电网络的公益属性和产业属性的界线,明确哪些职责属于公益的部分、公共服务和喉舌的部分,这部分有些是作为承接政府特许经营许可所必须履行的职责,有些则应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资金的支持;而剩下的部分,则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和发展。

国网应该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专业的团队,可以从地方网络招募有市场经验的人才。

国网应该做好融资渠道的建设,用好资本的杠杆作用,及早做好上市融资的规划,用资本平台、市场化的手段逐步实现全国网络整合。

不论怎样,国网的成立,都将是中国有线电视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希望国网能够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带领有线电视行业拨开迷雾,走向未来。本文所述的五点建议可能很粗浅、很不成熟,虽然位卑言轻但多年的网络情结还是希望有所表达,请业界朋友们不吝拍砖。

 

→更多相关文章,查看钛媒体相关专题:国网未来

 

【钛媒体作者曾会明,中广互联CEO,文章原发自中广互联网】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