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接触过的「小而美」的公司(一)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IT
  • Post comments:0评论

 

首先吐槽一下微信公众号后台前些时升级的「超过24小时就无法回复消息」的2B功能,让我无法回复很多24小时前发来的消息。所以有时候你提的问题很好,但我无法及时回复也是因为被微信限制了。

 

前些天我写了篇「大公司员工的优越感」的文章,但写完后我自己不是特别满意。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顾忌到很多BAT(baidu、ali、tencent)人的感受因此写得还不够犀利,二是在谈到优秀的小公司时因为怕人说是写软文而没有举出实例,因此有些不痛不痒。

 

但其实当人站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时,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无论多么优秀和有潜力的公司,和BAT一比都黯然失色了,这会让人盲目自大,其实你只是站的位置比别人高一点而已,但那不是你自己的。只有脱离BAT的高处不胜寒,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些垂直领域公司的牛B之处。看过这些公司,我产生了一种身处于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豪迈情怀,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当我昨天回头看读者的回复时,收到了无数希望我讲讲我看到的那些「小而美」的公司的消息。因此我决定今天抛开成见,冒着被人骂「写软文」的风险,讲讲那些这一年来我亲身接触过的「小而美」的公司。这应该算是免费为他们打广告了吧,但我绝对没有事先和他们任何人打过招呼。以下提到的公司们,你们要是看到了,记得给我的支付宝来点儿打赏啊!

 

以下对这些公司的介绍全凭印象写成,也没有找他们求证更多材料,要是记错了什么请多包涵。这些公司里,有的已经很有名了,有的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但他们都非常的优秀。下面我用随笔的形式盘点一下这些公司,一般来说以下有一半公司你在媒体上可能比较少看到,因为他们很少花钱找媒体写软文。

 

最近我特别赞同一句话:「商业模式应该在很小的规模下就能验证。」

 

这句话是「七牛云存储」的CEO许式伟有一次告诉我的,据说这句话是雷军说的。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无论是面向企业客户(B类)的公司,还是面向个人客户(C类)的公司,在其规模仍小的时候,就应该思考清楚商业模式。这一点在B类市场可能比较好做到,因为商业模式简单清晰,就是卖东西。而在C类市场因为「不靠谱的互联网思维」的原因,很多公司早期一味的追求用户规模,免费开道,但忽略了流量变现的方法,因此发展的都不是很健康。

 

一个反例就是知乎。目前的知乎叫好不叫座,尚未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如果迟迟无法找到盈利模式,那么最好的结局就是卖给巨头。反观豆瓣,现在已经成功的找到了盈利模式。因此眼下如果一个人想在互联网找工作,有两家公司我会推荐,一个是小米,另一个是豆瓣。推荐小米是因为去小米几乎等同于等着上市,且估值够高;推荐豆瓣是因为豆瓣在BAT之外真正的做出了SNS(靠老板炒股盈利的人人网就不谈了),同时还有电商和O2O的模式做补充,在移动互联网上布局也足够强,因此未来估值可能会很高。

 

我认可的「小而美」的公司应该至少是验证了商业模式的公司,这样的发展才足够健康。因此面向B类市场的公司会比较多,因为这样的小公司活下来最容易。如果是面向C类市场,至少也应该有过模式的验证,能够准确的预测在什么时间周期内能够止损,这一点对公司的存亡来说至关重要。

 

扯远了,回到七牛云存储来。七牛和又拍是国内做云存储的两大新兴力量,他们开发了大量的应用SDK,方便开发者直接接入。熟悉这个领域的人应该知道,做云存储必然会做CDN,因此他们的竞争对手是传统的CDN如蓝汛、网宿。但七牛发展的思路和又拍又不同,又拍的发展思路是自己做CDN,和蓝汛、网宿直接竞争。而据七牛的CEO许式伟说,他们只专注做静态资源的云存储,而不自己做CDN。他们广泛与众多CDN厂商进行合作。

 

许式伟的这一点让我非常赞同与钦佩,因为不是每个CEO都能克制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有钱不赚的时候。这一点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保持足够专注,二是让产业链更加健康。许式伟是国内GO语言领域的公认的专家,曾著有《GO语言编程》,他之前曾在金山和盛大从事技术研究,是WPS2005的首席架构师。

 

我和老许接触后的感觉是,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男,很低调不张扬,同时极具前瞻性。所以如果你想去一个工程师文化很浓的地方,选择七牛应该没有错。

 

同样具有浓厚技术背景和理想的公司,在云计算领域有一家新兴的公司,叫做「青云」。

 

我第一次去青云的时候,发现他们竟然在北京的一个住宅楼里,租了一套房间,摆上了一排电脑。一个可能是次卧的房间被安排成了会议室。我去的时候,他们笑着跟我说,我们公司90%的人都在这里了。这么看来,这家公司可能就十个人左右。

 

但这是一家不可小觑的公司,我认为未来如果阿里云会被人超越,很有可能就是「青云」干的(当然你们也可以认为我是在扯淡)。青云是第一个在国内把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落地的云计算公司,他们的执行力甩开阿里云几条街。同时他们的计算是按「秒」来卖的,在这一点上,真正的把云计算变成了水电煤。与他们的创始人聊完后,我回头就把自己公司的发展思路改了 — 他们对「云」的理解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但我唯一担心的是他们可能会有点不够接地气,希望是我想多了,听说最近他们拿到了B轮投资。创始人的背景是来自IBM、百度、腾讯,也算是出身名门了,这也是一点不怵和巨头竞争的原因。

 

突然发现要写的公司太多了,篇幅有限,明天再继续吧。

 

(今日题图:make art,not war。 作者:vimal chandran)

 

==== 道哥的黑板报 ====

走在创业道路上的文艺白帽子。

微博、知乎:aullik5

http://taosay.net

微信公号:道哥的黑板报,微信ID:taosay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