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专访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联合发起人梁振宇:善用互联网科技与社会创业力,“让每个人都吃到科技果实”

数年前,我有幸认识了一位独特的 “校友”,Ron McCallum 先生。他自幼失明,但酷爱 “读” 书——他的办公室里曾存放着18公里长的磁带条。高中毕业后,他考入 Monash University 学习法律,并在1989年成功赢得助理教授的职位。4年后,McCallum 先生成为首位可在全澳任何大学担任正教授的全盲者。期间,我校法学院为他购置了 Kurzweil 阅读机——一种可以扫描书本内容、支持朗读的科技发明。

辅助科技,在 McCallum 先生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全球第一台盲人专用电脑,到磁带、阅读器,到 iPhone 上的语音书——帮助他取得全澳最受尊崇的法学者、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主席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改善了他作为人类的生活体验。(McCallum 先生曾登上 TED 论坛发表演讲,请点此观看《科技如何赋予我阅读的能力》

科技本就是人类的延展和补足,不是么?

在我国,有8502万残疾人,本土科技界对他们的了解和重视有多少呢?最近,我有幸采访到一位特殊的创业者,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秘书长梁振宇(公众号:zzyouci),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希望加速建设中国的网络无障碍环境。为此,他还联合 BAT 等互联网企业成立了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

以下是专访内容:

36氪:我做过一些功课,信息无障碍的技术和理念在国外已经有多年积累了,国内呢?还有,你能谈谈自己对信息无障碍的理解吗?

梁:我们常说的信息无障碍指的正是 “互联网信息无障碍”,说白话就是让包括视障者在内的所有用户都能畅快地使用互联网。

为此有人发明了一种叫 “读屏软件” 的东西,它能把屏幕上的内容转换成语音,点哪读哪,这样一来,视障者就能用耳朵听代替用眼睛看。如果互联网产品在开发时没遵循信息无障碍规范、维护时又没检查信息无障碍相关的 Bug,就没法被读屏软件读,这时候就产生了信息障碍。比如,我是明眼人,可以打开手机看36氪的文章、可以给你发微信,如果视障者也能做到这些,就是信息无障碍了。

国内的信息无障碍环境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落后8到15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看美国的互联网行业,信息无障碍已经成为任何互联网公司在开发和维护产品时必须考虑的事,人家是有专门立法的,但国内大多数互联网公司还处于惊叹 “原来视障者也是我的用户!” 的阶段。

36氪:你怎么看互联网与盲人、视障者的关系?

梁:互联网,对健全人意味着什么?提高工作效率、丰富生活,诸如此类。而对于视障者来说远不止如此,视障者由于身体缺憾,无法像健全人那样便利地参加公共活动、获得教育机会、了解世界变化,换句话说,视障者千百年来一直是被主流社会排除在外的群体。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个残酷现实,视障者通过互联网能够了解全球动态、和千里之外的人交朋友。一句话,互联网是视障者融入主流社会的关键渠道

给你说个身边的例子吧,是我们一位视障团队成员,有天下班我在公司门口遇到他,问他一个人去哪,他回答说去 KTV 独唱几小时,我就好奇了:“你怎么订的 KTV 呢?”,“团购了张券。” 我陪他走到路边,打算帮他拦出租,可他自己拿出手机,三两下就用 “快的” 叫了车——全程没明眼人帮忙

你说这是不是很有意义?没有互联网,视障者很可能就觉得自己是累赘,不仅啥事儿干不了,还得什么都让别人帮忙。而有了互联网,视障者可以像健全人一样参与社会、创造价值,和健全人没两样

36氪:很有意思,用户这块我明白一点了。那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要考虑这件事?

梁:信息无障碍是能给互联网公司带来巨大价值的。
中国的视障者将近1300万,什么概念,平均每110位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视障者——这么大的用户群,为什么不要?

另一方面,这也是与互联网公司主营业务契合的社会责任,IT 企业做与 IT 相关的公益,不是更好吗?再说到企业的全球化扩张,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终归要按当地法律做产品的信息无障碍化。

从国外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来看,考虑信息无障碍、甚至将信息无障碍列为必选项,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浪潮终究会来,我们都是在被趋势的浪潮推着往前进。

36氪:在你看来,科技要如何才能有效改善这些人的生活?

梁:我觉得科技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科研,实验室里的东西;另一个是市场,投入商用的东西。

无论是大众还是弱势群体,直接相关的应该是投入商用的东西。针对弱势群体的科技环境也应该用市场的眼光来看,可能是参与市场的各个主体没有感受到弱势群体的需求、也可能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各个主体没有将弱势群体定位为目标用户群,种种原因导致国内当前针对弱势群体的科技环境相对弱势群体的需求来说,是非常落后的。

所以我们也在努力,努力让市场注意到弱势群体的需求,这样一来市场还可以倒推科研,慢慢地科技就能够与弱势群体发生美妙反应了。

36氪:你是怎么开始做这件事的呢?

梁:我做信息无障碍其实挺机缘巧合。之前我一直做公益,环保、扶贫、助残,各个领域都做一些,后来接触到一些努力推动信息无障碍优化的人,开始与他们合作,一发不可收拾,时间不够用,就干脆专心干这个。

至于为什么对解决弱势群体的需求感兴趣,我觉得是成长过程中有阴影吧。我小时候跟着奶奶,住在类似城乡结合部、贫民区的地方,看了太多家庭因贫困、受教育程度不足而家庭关系恶劣、生活一塌糊涂,这太令人反感了,好好的人生和家庭不应该这样。所以我就想做点事,让自己不经历那样痛苦的同时,也让身边更多人不经历。

我们从决定砍掉其他业务、专心做信息无障碍开始,就明白这是一次创业
没资金,我们就找资助,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与人公益基金会、敦和慈善基金会,陆续成为了我们的资助方。没资源,我们就找合作,与一群同样关注科技给弱势群体带来改变的互联网公司一起成立了 “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合作伙伴包括 BAT、微软、新浪微博等等。
我们还填补行业空白,成立了国内第一支由视障者组成、全职、为第三方提供服务的 “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 团队,为互联网公司提供产品的信息无障碍咨询、测试。

36氪:视障工程师团队?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方便透露更多吗?

梁:“信息无障碍” 这事说到底就是用户体验,视障者用互联网产品用得好不好,他们自己说了算。一款互联网产品若要进行信息无障碍优化,就要解决信息无障碍 Bug,明眼人的思维方式和用户习惯与视障者不同,所以这个 Bug 的发现必须由视障者来做。

过去互联网公司的办法是找一些视障者来做志愿者,为产品提一些优化建议,但这样效率不高、也不能保证全面性,还无法使得 “考虑信息无障碍” 成为产品开发和维护的标准流程。
于是我们就招聘、培训了一批视障者,帮助他们成为专业的信息无障碍工程师。

36氪:现在你们做的怎样?

梁:目前我们有4位工程师,为包括手机QQ、微信、搜狗PC输入法等视障者急需的互联网产品提供了测试。我们也遭遇了一些视障者的不理解。比如,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对一款产品做出的测试报告,里面写了好几百个 Bug,产品团队不可能在一次更新中解决所有 Bug,这涉及到工作量、产品整体规划等情况,得一步步来,在若干次更新中逐渐解决。可一些视障朋友不理解,抓着产品一两次更新后依然存在信息无障碍 Bug,对我们提出批评、讽刺,更有甚者说我们什么都没做,可我们和产品方签有保密协议,诸如 Bug List 等都不能公开,只能哑巴吃黄连。我们相信,随着 Bug 逐步被解决,这一类的误会也能逐渐消解吧。

36氪:不容易,也是很有意思的创业经历。你对这块的发展有信心吗?

梁:互联网产品信息无障碍,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经过程。
我常对朋友说: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1300万视障者与我们同样享受现代文明,还是我们享受着互联网便利、却有1300万视障者与世隔绝的未来?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会是前者。


作者按:这是我第一次接触 互联网+公益 的创业者,如果你也从事相关事业,比如公益创投、公益初创孵化与加速、公益众筹、互联网公益等,请与我联系,微信:xtw1009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36氪


36氪官方iOS应用正式上线,支持『一键下载36氪报道的移动App』和『离线阅读』 立即下载!

发表回复